近年來,我國木薯產業發展勢頭好,產量呈上升態勢,但仍然面臨著地區發展不平衡、產業規模效益不明顯、綜合利用效率低、原料缺口大和貿易依存度高等一系列問題。我國應充分利用好“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”的優勢,既要加大政策支持和技術支撐,推動產業提質增效、轉型升級,又要深化國際合作,為提高木薯產業國際競爭力提供有力保障。
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。建議在國家層面將木薯納入糧食作物統計范圍,確保木薯生產穩定發展。在不與主糧爭地的前提下,鼓勵種植大戶、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規模化經營。加大交通、水電、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。相關部門要為農民提供生產和銷售等信息的渠道,加強對種植戶的技能培訓。
加大科研投入力度。通過選育優質品種,加強田間管理,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。引進國外優異木薯種質資源,選育高產優質木薯新品種;加強木薯間作套種栽培技術等攻關與示范推廣。加速推進木薯機械化和智能化的應用和推廣,因地制宜地推廣小機具、無人機或全程機械化生產設備,研發推廣木薯咨詢服務應用程序;在木薯產品出口等領域引入電子可追溯系統,提高出口的木薯質量。加快循環經濟和環保技術的應用和創新,促進木薯加工生產過程無廢水、無廢渣排放的進程。優化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。
提升木薯價值鏈開發力度,加快木薯產業轉型升級。促進以木薯為原料的食品多樣化,倡導將木薯作為糖尿病患者的大米替代品;加快開發和推廣木薯粉條、木薯面包、木薯餅干等多種特色食品。加快推動木薯產業鏈向變性淀粉、可降解生物塑料,特別是生物質燃料乙醇等領域延伸。高效利用木薯副產物,將木薯皮、木薯葉轉化為動物飼料、乙醇和糖等高附加值產品。
深化國際合作,提升木薯科技影響力,有效保障原料供給穩定和供應鏈安全。積極利用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(RCEP)、“一帶一路”倡議等政策紅利,不斷探索科技合作和貿易合作新模式,促進農業投資貿易便利化,支持中國企業“走出去”,通過在海外投資建立種植基地和加工基地,拓寬木薯進口來源渠道,以滿足我國日益增長的原料需求。加強與非洲、東盟國家等木薯主產國的技術交流與合作,輸出本國良種良法、先進農業機械和加工設備的同時,積極學習他國有關政策和成功經驗,實現互利共贏。
本文來源:農民日報、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
作者:譚硯文 徐錦玲 李叢希??
聲明:凡本平臺注明“來源xxx”的文/圖等稿件,本平臺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行業探討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本平臺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,文章內容僅供參考。如若侵權,聯系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