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有關數據顯示,我國已是肥胖大國,18歲成人的超重率為30.1%,近年來年輕人患慢性病的趨勢逐漸上升,而肥胖會顯著增加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風險,研究如何預防肥胖和減重顯得尤為重要。
2024年2月27日,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賈偉平院士、李華婷教授、香港大學徐愛民教授等,在 Nature Metabolism 期刊發表了題為:Resistant starch intake facilitates weight loss in humans by reshaping the gut microbiota (通過攝入抗性淀粉重組腸道微生物群減輕人類體重)的研究論文。
這項有37人參與的隨機、安慰劑對照的試驗中,研究者測試了抗性淀粉(RS)作為膳食補充劑是否會導致肥胖相關的結果。 在20周的研究過程中,參與者在8周時間里每天攝入40克抗性淀粉,在另外單獨的8周里攝入0克抗性淀粉。在試驗期間,參與者得到等能量的均衡背景飲食(一日三餐)。研究團隊發現,在補充抗性淀粉期間,參與者實現平均減重2.8公斤,胰島素抵抗改善。而這些效果在攝入安慰劑淀粉期間未見。
研究團隊進一步揭示,這些有益結果與腸道菌群組成改變有關。研究團隊觀察到,補充抗性淀粉增加了腸道細菌青春雙歧桿菌(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)的豐度。此外,在動物實驗中,在補充了青春雙歧桿菌的實驗組雄性小鼠與對照組小鼠相比,試驗組小鼠因高脂飲食造成的增重得到了減輕,腸道屏障功能改善。此外,飲食中的脂質吸收也減少了。 很多想要減肥減重的朋友會把碳水化合物列入“黑名單”,最好少吃、甚至不吃。實際上,吃對碳水,非但不會影響減肥,還可事半功倍。
抗性糊精:抗性淀粉是一類碳水化合物,它在小腸中不易被消化酶分解,因此可以進入大腸。在大腸中,抗性淀粉可以被腸道細菌發酵,產生短鏈脂肪酸(如丁酸和丙酸)等代謝產物。在日常食用的天然食物中,也有不少食物富含抗性淀粉,例如玉米、生豌豆、全谷物、未成熟的香蕉等。 研究者最后在論文中總結了抗性淀粉促進減肥的機理:抗性淀粉誘導的腸道菌群組成變化,改變了膽汁酸代謝,通過增強腸道屏障功能減輕了炎癥,并減少了對飲食中脂質成分的吸收。